河源司法

【谁执法谁普法】河源在行动!“六个一”举措落地见效

更新时间:2017/6/6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源市积极落实《意见》要求,精准发力,通过“六个一”举措,全面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制定一张普法责任清单

确保“谁执法谁普法”担当主体更明确

 

2016年,河源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印发《河源市建立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工作意见》(河普办﹝2016﹞12号)。

《意见》从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协调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评议考核制度等五个方面对全市各单位的普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把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强调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执法,就由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普法;强调在哪里执法就在哪里普法。切实解决普法过程中的“普什么、对谁普、怎么普、何时普、谁去普”问题,普法责任主体更明确,有效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法治声音》平台

让普法责任者有大舞台

 

2016年8月河源市司法局、普法办联合河源广播电台、广东王苗苗律师事务所共同创办了全市首档法治栏目——《法治声音》,通过统筹安排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市直执法部门上线参与节目的录制,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就河源市社会热点和执法过程中具体案例展开释法和普法,落实普法责任。

 

 

《法治声音》宣讲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栏目在电台播出后,通过河源司法行政网、《法治声音》新浪微博、河源普法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在推送音频的同时,用生动的文字和图片解释,丰富以案释法的内容,使《法治声音》可听、可看、好听、好看。另外,在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南方Plus等手机新闻客户端进行同步推送,增强《法治声音》的权威性与品牌吸引力,努力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普法平台,让普法责任落实有大舞台,同时也让执法单位所依据的法规内容更加深入民心。

 

全年一个普法计划

让“谁普法”何时宣讲责任更具体

 

《法治声音》在内容安排上,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时间节点、社会热点现象,坚持全年一计划、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案例,有指向性、有重点地编排栏目内容。栏目通过以案说法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的法律知识,使栏目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让群众更简单、容易地获取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

 

河源市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上报本部门《法治宣讲计划》

 

年终一场综治大考核

让“谁执法谁普法”有责任、有问责

狠抓落实无死角

 

《河源市建立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工作意见》印发后,通过多方沟通、努力争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到了全市年度综合治理目标考核。

市人大法工委、中院、检察院、公安、人社、工商等单位上线以案说法。


《法治声音》栏目作为河源市各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有效平台,目前已有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市人大法工委、市人社局、广东司法鉴定协会等26家单位上线,就社会热点和执法、司法过程中具体案例开展释法和普法,实现法治宣传和执法司法活动齐头并进,良性互动。

 

坚持一个“三以理念”

确保普法责任制落实可持续

 

坚持“以服务引导服从,以关心引导关注,以创新凸现亮点”的“三以理念”,积极开展《法治声音》进司法鉴定所、进司法所、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等服务民生走基层活动,努力使普法责任的落实向创新、互动、服务型转变,确保普法责任制落实可持续。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回头看研讨座谈会

确保《法治声音》量增质更优

 

坚持回头看的做法,通过研讨座谈,总结《法治声音》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对策,更好地服务全市各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阶段性《法治声音》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各行政执法单位宣讲过的法律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强化普法效果,确保《法治声音》量增质更优,不断提升讲好河源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传递法治力量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规范的法治环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