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司法

社区矫正高筑“电子围墙”

更新时间:2016/6/25
    司法所通过监管系统向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群发信息,通知他们前来参加社区服务劳动。过去社区服刑人员回到社区后,由其定期汇报情况,对他们平时的监管难度大,难以弄清矫正人员的真正行踪。这是一直困扰我市...


司法所通过监管系统向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群发信息,通知他们前来参加社区服务劳动。

过去社区服刑人员回到社区后,由其定期汇报情况,对他们平时的监管难度大,难以弄清矫正人员的真正行踪。这是一直困扰我市司法部门的难题。现在好了,通过手机定位,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河源市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桌前,轻点鼠标就能完全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

昨日,记者在市司法局了解到,我市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改革创新工作,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在全国首创开发了一套声纹视频手机定位监控系统,构建起了“电子围墙”,实现了对社会服刑人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定位监管。截至今年4 月底,我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997 人,共为711 人配发定位监管手机,占比达70%,监管过程中没有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实时行踪、活动区域的监控管理

“地图上显示的是我们所社区服刑人员冯某的实时位置和活动轨迹,目前他在新江一路附近。”源城区司法局源西司法所工作人员在矫正管理信息系统里熟练地点开地图向记者介绍。冯某,因故意伤害罪于2015 年12 月21 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两年。社区矫正时间从2016 年1 月 1 日起至2017 年12 月31 日止。在矫正期间,冯某向司法所提出要去工厂上班,考虑到冯某家庭生活条件一般,入矫后表现稳定,所里同意其到工厂上班的申请,这个活动轨迹就是他从住处到工厂往返留下的,如果他离开了活动区域,司法所马上会收到系统的报警提示。

司法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要求,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要随身携带,并保证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监管系统会不定期进行声纹抽查,确保手机正常使用,一旦出现矫正人员擅自离开规定的区域、声纹比对失败、人机分离、关机等异常情况时,管理系统会自动报警和备案。

社区矫正需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通过监管系统向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群发信息,通知他们来参加社区服务劳动,十分方便。”源西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矫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司法所也会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劳动。前些日子,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监管系统向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群发信息,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城北高速路出口附近开展绿化城市环境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所有的社区服刑人员都能够按照要求遵守各项纪律,积极参与,没有出现迟到、早退现象。

司法所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市民对社区服刑人员缺乏包容和正确认知,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仍心存疑虑,尽量避免与服刑人员接触。同时缺少专业的志愿者和社工队伍,另外,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都存在自卑、孤独的心理,这都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在此,工作人员也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能够给予社区矫正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给予社区服刑人员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共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的发生。

711人配发定位监管手机

“‘电子围墙’管理模式已在全市逐渐铺开,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市民的认可,社会反响良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3 年8 月开始,市司法局与电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启用“电子围墙”,经过3 年时间的运营,成效非常明显,全市各县区都均已覆盖。

去年7 月,我市全国首创的社区服刑人员声纹视频手机定位监管系统在全省社区矫正信息化推进会获得省司法厅通报表彰表扬,并作了经验介绍。截至今年4 月底,我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997 人,其中711 人配发了定位监管手机,占比达70%,监管过程中没有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该负责人介绍,“电子围墙”的建立,将有效解决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人员居住相对分散、流动性加大、矫正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管理手段滞后等难题,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也真正实现了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提升了监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了矫正程序的严密性和矫正手段的科学性,将有效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为创建平安河源、法治河源,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刘剑锋 叶凯 文/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