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教与关爱帮扶相结合 确保社矫效果和质量
自2010年9月至今,和平县司法局阳明司法所累计接受社区服刑人员85人,已顺利解矫62人,目前在矫人员为23名,约占全县四分之一。该所能够严格贯彻执行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管教与关爱帮扶相结合,确保了社矫效果和质量,未出现过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其社区矫正工作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
一是做到提高水平、树立威信、严格管教。严格监管的前提是依法管理、依制度管理,为提高监管人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该所注重学习法律法规,认识到每天做的工作都是与“法”有关,因此要求自己首先要懂法,自己必须学习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社区矫正声纹视频定位的使用管理等相关规定,使自己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严格监管工作程序,每接受一个社区服刑人员,都是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程序进行,首先是成立一个矫正小组,接着对他们进行社矫宣告,依法依规办理相关程序手续,并根据每个人的犯罪特点、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接着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管理规定,严格要求他们做到每星期一报告(口头或电话汇报)、每月一书面汇报和外出请假、随身携带手机,并告知其如违反上面所讲将接受警告、以至重新收监等规定。之后,安排他们即时参加首次社区服务。严格履行程序规定,让他们铭记自己目前是社区服刑人员,要有在矫意识,促使其配合管教,消除其抵触情绪、压下其嚣张气焰,树立司法所的执法权威,才会利于日后监管。
为严格管理,该所巧借外力,将“外界压力”转为监管“动力”,形成合力。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来报到时,找关系说情,找亲戚或朋友到司法所讲情,提出不用每个月来司法所报到、学习、社区服务等要求“不用管或松管”,社矫管理人员就会严肃告知社区服刑人员:不管你们以前身份有多特殊,现在的身份是一样的,都是罪犯,只是在监狱外、电子围墙内服刑,如果不服从管教,脱离监管,依法一样要追究责任,直至重新收监。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亲戚或朋友来讲情的,社矫管理人员不但不迁就,反而会巧妙地借助其有亲朋等“外力”,让其亲朋理解“严管其实是帮助、是为了社区服刑人员好”,而愿意加以协助跟踪,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
二是根据社矫人员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形式的关爱帮扶。该所地辖县城中心镇,接受的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多、人员结构复杂,而且有些入矫前还是有一定身份的人,而目前我们的监管可以说只凭一张嘴,借助一本《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来进行监管,要想管好他们,实属不易,如果单凭法制教育,仍达不到明显效果。为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就得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对确有困难的,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加以关爱帮扶,要近距离地接触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掌握其内心观念及思想状况的变化。对犯罪前有特定身份和心高气傲及未成年人的社区服刑人员,为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与他们进行沟通时,通常以拉家常的方式,运用委婉的语言先进行心理沟通,拉近与他们的关系,使他们自愿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和应接受的惩罚,愿意服从司法所管教,以平静的心态接受社区矫正;对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时一定要求其家长在场,告知他们为管教好未成年对象,司法所有责任,但是家长也更加有责任,常用爱心、耐心、细心,重在心理矫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所犯错误感到痛心和惋惜,每次进行个别教育时,社矫管理人员都会讲:我的小孩跟你一样的年龄,我愿以母亲的角度对你们关爱和教育,也希望你们放下戒心,主动认识错误,多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接受管教,早日回归社会。
例如,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吴某的监管,每次对其进行个别教育时,他都表示接受,但时有逆反现象,后来社矫管理人员深入走访了解,得知原来他几岁时父亲病死,是在单亲母亲家庭中长大,长期受到溺爱,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己想变好,心理不健康又难以变好。社矫管理人员得知情况后,觉得必须对其进行心理矫正,跟他进行了一次掏心掏肺的谈话,并耐心倾听他的生活经历,用关爱态度给他鼓励和关心,后来吴某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办特赦手续时,还握着社矫管理人员的手说了句:阿姨,我舍不得你。
又如社区服刑人员吴x扬,开始时能服从司法所的日常监管,但后来几次来所汇报时总是三催四催,而且还因吃宵夜跟别人发生摩擦。管理人员及时跟进了解,走访村委到其家庭得知,其家庭发生变故,他母亲近期身患癌症,自己又无业,家庭生活困难,还要为他母亲四处看病奔波,情绪有些波动,心情不好,觉得不好的事情都发生在他头上,可能有重新犯罪的倾向。社矫管理人员了解后,马上与其进行了思想上进一步沟通,运用“帮”的方法为他解决困扰,帮他在县城市场找到一摊位,且还帮他办理了营业执照,之后又帮他母亲申请了低保和申请到了医疗救助金,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自此,吴x扬能做到每星期、每月准时汇报,守法守规,顺利地进行了解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