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司法行政系统2011年工作总结
河源市司法行政系统2011年工作总结
与2012年工作要点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司法厅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履行职能,努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实现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建设幸福河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推进法律服务工作,服务经济加快发展
2011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紧紧立足于“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主动开展各项法律服务活动,为全市经济实现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律师工作不断发展。做好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和三农、侨资、中小企业、工会等四个律师服务团工作,积极为政府宏观决策、依法行政、信访接待和“双转移”、征地拆迁、招商选资、富县强镇、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化解企业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重点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如源城区司法局积极为中兴通讯、东江·DD庄园等重大项目征地拆迁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广东东江律师事务所与广东勤诚律师所成功合并,实现强强联合,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建设。2011年,全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52家,办理各类案件1825宗,业务总收入1445.49万元。二是法律援助工作扎实推进。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通过创新便民服务卡、发送便民短信、开展咨询活动、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悉度;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异地回访制、完善量化考核制度,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强化案件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2011年,全市法援机构共承办各类法援案件298宗,接受群众各类法律咨询4449人次。三是公证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拓展公证服务的新领域,全市公证业务量稳步较快增长。如龙川县、和平县公证机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重点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国有资产出让转让、企业改制等事项中继续担当重要角色;加强公证质量检查力度,保证办证质量,坚决杜绝假证、错证的发生,确保公证的公信力;加强公证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公证员考核任职工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有力地调动公证员的积极性。2011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案件5524宗,比2010年增长15.8%。四是司法考试工作成效显著。成功组织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和全省在职考试,实现了我市司法考试连续五年“零差错”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全省在职考试中,市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考务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任务,得到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011年,我市有45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14%。五是司法鉴定管理上新水平。通过开展司法鉴定执业规范检查和司法鉴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司法鉴定业务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2011年,全市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556宗,法院采信率达98.5%。
(二)大力推进基层维稳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2011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牢固树立“维稳第一责任”理念,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总要求,成效明显。一是人民调解工作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基础性作用和人民调解维稳的“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和人民调解百日大会战等活动,为“大运会”和建党九十周年等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认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东源县率先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工作室,全面启动了人民调解与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衔接工作。2011年,全市共调处矛盾纠纷6552宗,调处成功率达98.7%。二是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县区成立了社区矫正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开展了“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专项活动,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规范化,提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质量。2011年,全市共累积接收各类矫正对象219人,正常解除矫正170人,无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三是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健全完善管教并重的帮扶模式与管控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帮扶疏导、就业指引帮教。如紫金县司法局动员政法离退休老干部、工、青、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两劳”回归人员解决过渡性就业安置、生活起居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全市共接收各类刑释解教人员661人,安置649人,安置帮教率达99%,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大力推进普法宣传工作,营造文明法制环境
在认真总结“五五”工作取得经验成绩的基础上,出台了河源市“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转发各地各单位执行。连平县率先召开“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进一步推进“六五”普法的浓厚氛围,掀起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热潮;进一步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和立体化普法模式平台,形成普法工作“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呈现出“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内容、网络有文章、手机有信息、农户有传单、教室有课堂、街头有标语、舞台有表演”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围绕全市开展“三创”(创卫、创模、创双拥)和党委政府集中换届等时政热点和重大节日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在换届选举期间,各地利用网络、横幅、展板、宣传栏、广告牌等载体,重点宣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法律法规,为换届选举期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扎实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中小企业民工、偏远农村群众、城郊流动人员等社会群体的普法“死角”和“盲点”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依法治市进程不断推进。全市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和法制课3210多场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20多万份。
(四)大力推进队伍建设工作,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2011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继续围绕 “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树形象”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各项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队伍综合素质效得到明显提升。一是着力抓班子建设。坚持落实和完善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周一碰头会、班子成员轮值巡岗、挂钩县区局等制度,班子理论业务能力和决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牢固树立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以及干大事创大业的胆识和气魄,树立了司法行政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抓队伍教育。坚持落实周五学习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推进队伍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党员公开承诺、群众评议,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女子健身舞蹈锻炼、重阳登高比赛、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丰富队伍的业余生活,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着力抓作风建设。通过狠抓上下班指模考勤、请销假审批、科室周志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加强队伍监督,在有关网站将司法行政部门的机构职能、执法范围、监督投诉进行公示,加强网络监督力度,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扩大公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了解和监督,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此外,机关党建、工会、法规、计财装备、档案、保密、综治、信息调研、信息化建设、扶贫“双到”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费保障乏力,基层司法行政任务重与人手不足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全系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分类考核制度相对滞后,创新项目、特色经验、典型亮点不够突出;三是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仍然不高,违反执业纪律、违背职业道德的个别现象仍有发生;四是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服务公众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个别人仍存在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无过即功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干部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工作水平,为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三大崛起”,建设幸福河源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根据上述要求,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服务加快发展,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1、健全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组织,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施行以及处理信访、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组建面向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维权组织,丰富并延伸公益法律服务内容等,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
2、进一步完善律师“两结合”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律师所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律师所到县区设立分所(办事处);要在新型法律事务服务上,争取大的突破,积极服务我市企业技改扩能、上市融资和合资合作。
3、鼓励公证业务向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电子商务、专利、商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发展。
(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4、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培训提高调解员素质,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特别要建立重要敏感时段、重大情况不定期的社会矛盾纠纷特点、走向、风险和应对处置、化解措施的研判分析制度。各县区司法局每月的研判分析报告报市局,市局综合分析后报省厅;要认真总结和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不断探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新途径。
5、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
6、创新安置帮教载体,巩固发展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刑释解教回籍人员解决社保、低保、培训、就业等困难。
(三)深化法治建设,全力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依法治理
7、更新普法理念,在普法宣传教育理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普及法律常识向弘扬法治精神转变,从培养法律意识向孕育法治文化转变,从单纯普法教育向全方位依法治理转变,从普法办一家唱独角戏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争取采取冠名赞助的形式举办各种公益普法宣传活动。
8、丰富普法载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短信、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站、公共电子滚动屏等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开展普法教育,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积极营造信法为尚、守法为荣、用法维权的舆论氛围。
9、注重普法实效,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六进”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普法教育融入现实生活。
10、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和保障,建立和完善普法工作评估考核体系,确保普法规划切实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维护合法权益,全力提升服务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11、发动广大律师下基层,到乡村、到社区、到企业提供服务,彰显律师的社会作用。关注三大群体(外来工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12、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执业考评、监督管理、奖励惩戒以及部门协作等工作机制,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机构基础建设的工作意见,提高保障能力。
13、积极推进司法鉴定协会筹建工作,建立执业规范、执业监管、科技支撑和执业保障“四个体系”,推进资质、队伍、制度、质量“四项建设”。全面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不断提升司法鉴定科学性、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14、做好司法考试工作,按照平稳、安全、顺利、有效的总体要求,规范考务管理工作,强化安全保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实现零差错、零投诉。
(五)着力持续发展,全力加强基层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5、全面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软件建设,完善信息平台,努力提高司法所建设规范化、正规化、信息化水平,力争在全省“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中成功获得命名一批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在全市开展一次市级规范化司法所评比活动,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16、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全系统硬件保障水平和软件应用水平。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机关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抓紧建设开通司法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实现网络服务、网络问政、网上政民互动。
17、全面推进人、财、物保障落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争取政策和相关支持,缓解业务经费保障不足问题。
(六)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提高改革发展的保障能力
18、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19、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争取缓解人员编制不足问题。突出抓好急需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切实抓好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0、进一步完善县区司法局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对县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将考核结果向各县区党委、政府反馈;进一步细化、量化市局机关个人考核制度,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奖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七)给力善治河源,全力办好服务河源经济民生的十件实事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在实施善治河源战略进程中,重点办好服务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一是组织律师全年参与陪同市县领导接访群众,为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援助;二是全市工会律师服务团和其他专业律师服务团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专项业务培训等服务;三是组织律师所与全市各中心镇信访维稳中心(含司法所)结对挂钩法律服务帮扶,在法律业务培训指导、法律咨询、疑难案件调解、法律援助诉讼案件的办理等方面提供法律帮扶服务;四是市东江公证处为五保户、城乡低保居民申请办理有关公证业务时免费提供服务;五是各司法鉴定机构在受理低保居民有关伤残鉴定的申请时,应减免收取费用;六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河源司法行政网,推动落实新兴媒体普法宣传新举措,为城乡社区、农村提供更有针对性、生动性的普法宣传资料和普法视频,降低普法成本,进一步扩大普法教育面和影响力;七是做好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快捷受理、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八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更具普惠性,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受理率达100%;九是大力推进法律进农村活动,加强对换届后的村(居)调委会干部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基层稳定,推动农村发展;十是进一步创新社会矛盾化解便民举措,全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高效及时化解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