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和”文化擦亮“南粤枫桥”调解品牌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三年来,广东不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交出了一份厚厚的法治建设成绩单。 融合传统“和”文化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它就是“和”文化。“和”文化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提倡和为贵,追求和谐。广东融合传统“和”文化,积极打造充满“粤韵风华”的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宣传阵地,推动“和”文化每调解一起纠纷,“和”文化就涵养一方群众,浸润一片水土。 茂名弘扬冼夫人“惟用—好心”精神,设立“好心五老”个人调解室。清远将贤人治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盘六斤等“瑶老”人民调解室,以壮族“圩日”命名的“福堂镇258人民调解室”。潮安设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肇庆汲取包公文化精神,为调解组织打造充满“包公”法治文化元素的调解场所,采用“礼之用、和为贵”等调解文化用语。东莞洪梅镇发动洪屋涡文武粤剧社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将调解案例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唱词,用顿挫分明、圆润雅淡的唱腔,拉近了调解工作与群众生活的距离。湛江遂溪文车村和许屋村曾有积怨,通过醒狮文化节切磋“狮艺”后变得十分友好。 创新人民调解方式 为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擦亮“枫桥经验”新名片,广东印发《关于打造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意见》。各地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案件处理和成果应用环节,通过创新人民调解的步骤、方法和思路,建立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闭环预防化解纠纷机制。 工夫茶文化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将“工夫茶二十一式”泡茶精髓和人民调解深度融合,将人民调解识别、梳理、化解和善后纠纷的过程分解成“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等六步,形成极具“法味”与“潮味”的“茶文化六步调解法”。 “赶紧把欠我的12万元还给我。”潮州市湘桥区市民陈某因女婿张某借款不还,多次追讨无果后,到法院起诉。湘桥区法院决定先将该案件移交给湘桥区诉前调委会进行诉前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坚持“泡茶”公平、“斟茶”适度、“敬茶”平等的原则,以陈某女儿的家庭幸福为突破口,希望陈某考虑以分期方式进行收欠款。经过多次协商调解,陈某表示同意并签订调解协议。 践行人民调解理念 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人民调解工作基本理念。广东积极融合本地“和”文化,践行人民调解理念,努力打造自家纠纷自家调,实现矛盾不上交的调解品牌。 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广东唯一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按照“客家人管客家事”的原则,客家地区将客家文化融入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探索“客家事客家解”人民调解路径。梅州探索依托围屋或祠堂开展“叔公”调解,整理宣传具有“和”元素的客家古训并运用到调解过程中,邀请懂谣谚的调解队伍现场说唱式促和,有效预防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