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这一专项斗争要在全国开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
通知措辞非常严厉,其中不难发现,已经开展了10多年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现在变成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涉黑涉恶问题出现了新情况新动向,专项斗争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新华社播发文章指出:
第一,这次“扫黑”,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通知,整合多部门力量,集党和国家之力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第二,过去“打黑”更多是从社会治安角度出发,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这次“扫黑”是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的扫除黑恶势力,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打击违法行为。
第三,过去“打黑”打得多,防得少。这次“扫黑”更加重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齐抓共管。各行业的主管部门明确了扫黑责任,加大了防范力度。这次共同参与的部门从过去的10多个部门,增加到了近30个。
此外,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蔡恩泽撰文指出:
从“打”到“扫”,传递出一种久久为功的定力、韧劲,这是攻坚仗,更是持久战。这意味着在广度、深度、力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直接有力的回应,彰显了党中央除恶务尽,坚决将黑恶势力嚣张气焰打下去、消灭掉的坚强决心。
黑恶势力活动逐渐趋于隐蔽
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消除黑恶势力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和滋扰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据新华社报道,黑恶势力近年来得到遏制,但是还大量存在,随着打击力度加大,黑恶势力活动逐渐趋于隐蔽,游走于犯罪与违法之间,同时其组织形态、攫取利益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软暴力”、非暴力手段胁迫——为了规避打击,黑恶势力公开打斗等“硬暴力”方式明显减少,暴力化特征弱化,多使用“软暴力”和非暴力,采取“能吓不骂、能骂不打、能打不伤”的招数,用言语恐吓、跟踪滋扰等手段逃避打击。
披着合法外衣隐蔽性更强——黑恶势力大多以“公司”形式、依托经济实体存在,一些“转型”“漂白”的黑恶势力,组织形式“合法化”、组织头目“幕后化”、打手马仔“市场化”。
渗透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从过去的采砂、建筑等行业,转为向物流、交通等领域渗透。还有构建非法高利放贷平台,成立所谓贷款公司,延伸黑恶势力犯罪,然后进行“软暴力”催债,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形成威胁。如“校园贷”等,有的也由黑恶势力操控。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王志远表示,要坚持依法严惩黑恶势力,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这对基层政权的巩固发展、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连日来,司法部门接连向黑恶势力亮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办理案件的法律适用也在逐步完善。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保护伞”,办理具体案件标准更加明确。
基层“拍蝇”是关键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方成近日撰文指出,近年来,系列案件中反映出黑恶势力渗透基层政权的新动态和新特征,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与黑恶势力“合谋”。其直接后果是,暴力变身为权力,公器沦落为私刑。黑恶势力操纵基层选举、欺压民众、肆意横行,严重威胁与损害着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极少数黑恶势力在侵蚀和控制了基层组织后,甚至开始“取代”基层政府而把持一方。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去年,广东警方展开代号为“飓风4号”的集中统一收网行动,以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农村黑恶势力为主攻方向,成功摧毁涉黑恶犯罪团伙70余个。其中在江门抓获的以关某合为首的涉黑恶犯罪团伙中,就有5人是村官,有村长、主任、副书记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担心打黑除恶影响当地形象和投资环境,影响个人政绩和仕途,不同程度存在不愿打、不敢打、不真打、不深打等问题,助长了黑恶势力嚣张气焰。
专家指出,这次扫黑除恶的着力点,除了打击黑恶势力本身,还要打击基层的腐败,查处“微腐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组织建设。
扫黑必须打“黑伞”,基层“拍蝇”是关键。从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讲,发生在基层的、身边的腐败影响更深更大。因此通知明确要求: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指出:中央决心坚如磐石,扫黑除恶利剑高悬,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当以无私无畏之姿、骁勇善战之行、攻坚克难之功,让“保护伞”身现原形。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的合围之势形成时,黑恶势力必然土崩瓦解!
综合: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网